立體鏡

:::
        為輔助航照判釋立體觀察的重要工具,常用的形式有袖珍立體鏡及反光立體鏡等兩種。
        立體觀察對於森林結構、樹冠型態、地形、坡度等具有高度資訊的構造物,能研判出更豐富的情資。林木調查及森林經營作業前,先於室內以較大型之立體鏡觀察航空照片,可協助林業人員暸解野外地形概況及作業範圍等;在野外作業時則可以攜帶方便摺疊的袖珍立體鏡進行立體觀察,可宏觀檢視全區環境,提高工作效率。

袖珍立體鏡

袖珍立體鏡係將兩個平凸透鏡裝於一橋式架上,鏡架折疊後體積袖珍,可置於口袋方便攜帶。兩透鏡中心之間的距離可以調整,使個人的眼距符合至左眼看左像,右眼看右像的分像效果,再於大腦融合產生立體感。惟航照像幅大而人眼眼距有限,觀察時兩張航照必須重疊或抝折使能觀看立體,可視區域較為受限。

反光立體鏡

反光立體鏡則由四個反光平面鏡構成,四鏡分為兩組且相互平行,各鏡面與像面呈45度角,左右兩像分別經由兩反光鏡依續反射至左右兩眼,再於大腦中融合成立體影像,有中型與大型之區分。此種立體鏡之優點在於觀察較大像幅之立體像對時,兩航照無須配合眼距重疊或抝折,同時兩眼之視場亦較大,配備有高倍目鏡可加裝在稜鏡上方,藉以放大影像並提高清晰程度。若欲對影像做更精密的觀察,可於二目鏡上方另加裝放大四倍的雙筒目鏡。大型反光立體鏡並附設有視差桿,可進行較精細之視差量測以推算高差。

        較稀有的是WILD出廠的TSPI袖珍反光立體鏡,高強度塑膠為支架,設計工藝頗為精巧,收納體積僅較袖珍立體鏡稍大,兼具便攜性及觀看較大片幅之特性,透過附加套件,亦可更換觀看倍率,為一介於中大型反光立體鏡及袖珍立體鏡之折衷選擇。

  
        「立體觀察」是利用人類雙眼視覺的原理,利用連續拍攝的兩張航空照片之組合,就可以恢復隱藏於照片中的高度資訊,幫助我們研判影像上地物的高低、地形起伏變化等,獲得更精細的判讀資訊,是航照判釋時經常採用的方式。有經驗者可直接以雙眼裸視將兩張圖像疊合為一像,就達到立體觀察的效果,立體鏡則除了是輔助一般初學者進行立體觀察的好工具,也具備放大的功能,可以讓專業的判讀者從照片中看出更多細節,作出更接近真實的推斷。

立體鏡操作影片:

影片1
在過去電腦尚未普及且影像無數位化的時代,仰賴地圖作為工具去認識了解一個地區。技術人員利用反光立體鏡觀察航空照片,辨識地標、街道及土地利用形式(例如:水池、墓地、稻田、草地、樹林等)並標註於正射影像上,製作為像片基本圖,提供各單位人員及民眾購買參考。
影片來源:1_2文獻資產9050005台灣大比例尺基本圖測製(中文)1080(正式)

影片2
工作人員以立體觀察協助森林資源調查、水稻、甘蔗作物產量推估、崩塌地及颱風農業災害等調查範疇,透過彩色紅外線底片的應用,在鑑別農業災害程度及範圍上,有更清晰的成果。
影片來源:3-2.文獻資產9050003基本圖測製影片(中文)1080 (正式)

影片3
現在使用的數位立體觀察設備,透過配戴偏光眼鏡搭配立體觀測儀,即可觀察立體像片對檔案,優點為影像自由放大縮小,不需印製照片可節省紙張。
影片來源:航測及遙測分署 簡介影片

  雖然時代演進,袖珍立體鏡仍為方便攜帶的立體觀察工具


        為協助立體觀察新學人員在航空照片判讀地物種類之參考,農林航空測量隊在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(簡稱農復會,即農業部前身)補助下,陸續印製多冊有關台灣主要森林類型、土地利用型、農林災害等立體照片對,作為全區森林資料及土地利用調查之辨識及訓練依據。照片對採活頁裝訂俾隨時補充或更換,使全冊內容之參考價值趨於完整。

        其中,民國47年由葛錦昭編輯出版之「臺灣主要林型及土地利用型立體照片對」,係第一本與林業有關之航空立體照片對參考書籍,其內容根據實地調查資料,分為I. 森林垂直立體照片對;II.非森林垂直立體照片對;III.水平立體照片對等三類。
        民國50年再由劉凌雲編輯出版的「土地利用與森林照片判釋立體照片對」,更進一步說明應用航空照片進行立體觀察判讀樹冠直徑、林份密度、樹高等估算方法,以及重要樹種在航照上的樣態,如針葉樹種冷杉、檜木等天然林、柳杉造林地、溫帶與熱帶闊葉樹林、竹林及多種經濟作物,可說是航測技術應用在台灣林業經營的教科書,也說明了在交通不便且森林開發興盛的年代,航照科技及判釋技術確實掌握自然資源之重要工具與技術。
  
        上述立體照片對分別編屬臺灣省農林航空測量隊叢刊第1號與第6號


 
相關影片
  • 立體鏡

  • 影片2_立體鏡

  • 影片3_現代立體判釋儀

瀏覽人次:6705 最後更新日期:2023-03-23